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你的位置:炒股配资开户过程_在线炒股配资开户_正规炒股配资在线操作 > 正规炒股配资在线操作 > 最牛县长何家庆:遭绑吃猪食,流浪3万公里,2019年去世遗书曝光

正规炒股配资在线操作

最牛县长何家庆:遭绑吃猪食,流浪3万公里,2019年去世遗书曝光

发布日期:2024-02-21 06:04    点击次数:109

魔芋,又称蒟蒻、蒻头。是一种美食,也是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材料,经济价值巨大。

在今天的中国,魔芋已经形成一个规模数百亿的产业链。

而将魔芋在中国培育、推广,发展至产值数百亿规模,离不开一个人。

这个人放弃了大学教授的安稳生活,放弃了县长的官职和平步青云的机会,却没有放弃为山区百姓带去致富的种子,他孤身一人流浪3万公里,将魔芋培植技术带到了大西南的偏僻山村,为无数贫苦村民带来了致富希望。

2019年他去世之后遗书曝光,人们没想到,这位已然名声在外的教授却没有给亲人留下多少财产,却还把自己身上最后有价值的角膜也赠送给了山区失明儿童。

他是谁?为什么会有这样异于常人的举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特殊的县长的传奇人生。

贫家凤凰儿

“布衣教授”何家庆

何家庆生于1949年,安徽安庆市人。

那是一个物资匮乏但人民有信仰的年代。

何家庆幼年家贫,母亲早逝,父亲靠拉板车的收入养活一家8口人。稍微长大些,何家庆就开始打零工,弟弟妹妹们则捡破烂补贴家用。

困难的家庭条件磨炼了何家庆吃苦耐劳的性格。

因为家里实在太穷,饭都吃不饱。

一次饥饿难耐的小何家庆在街上捡瓜皮吃,被路过的班主任许维实老师看到,在了解了何家庆的家庭情况后,老师帮他写了特困申请,免去了学费。

整个学习生涯,何家庆都是在老师、同学、邻居们的帮助中度过的,而何家庆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中学毕业后,19岁的何家庆到安庆市的望江县插队。

几年后,勤劳又好学的何家庆被调到安庆医药公司上班,再后来他被领导推荐到安徽大学生物系读书。

家里交不起学费,邻里乡亲就向何家庆伸出援手,帮他筹齐学费。

大学的何家庆年年都能拿到奖学金,毕业后他是唯一留校任教的学生。

自费孤身考察大别山

留校任教的何家庆有饭吃,有房住,每个月还有工资拿,过上了有保障的生活。

但是想到还有无数人过着穷苦的生活,他不由思考:要如何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到别人、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呢?

如果说学生时代的何家庆是一个模板式的学生,那么参加工作后,何家庆开始跟其他大学老师不同了,甚至到后期他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他的行为了。

归根结底,还是他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的人格。

从小到大他是在社会的帮助下才有今天安稳的生活,所以他也把如何回报社会当做人生价值去实践,从来不把个人得失放在首位。

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可研究不出东西来,于是在科研工作没有进展时,何家庆将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的大别山。

大别山就在安庆市的北边,与安庆市的岳西县毗邻,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但却从未有人全面的考察过,只有一个法国人对大别山进行过一次局部考察。

一座植物的宝库就在旁边,何家庆有了自己的计划。

野外考察需要钱还要有好体力,何家庆锻炼身体、存钱,默默为考察大别山准备着。但是每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存了几年也只存了三千多元。

对于他的计划,妻子不理解,同事更是嗤之以鼻,何家庆也曾动摇过。

就在何家庆心生退意的时候,八十多岁的老父亲知道了他的想法,冒雪从安庆老家给他送来了自己毕生的积蓄——四千多元。

和钱一起送来的还有几张烟盒包装纸,上面记满了何家庆读书时别人资助的账目,小到几个练习本,大到几元学费。

父亲想要提醒他,他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才有了今天,他也应当去回馈社会,传递这份善良,让更多人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何家庆收到下了父亲的资助,也明白了父亲的心意。

于是他坚定了决心,于1984年3月20日与妻子和2岁的女儿道别,踏上大别山考察之路。

那时的大别山,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而何家庆更是要去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去探寻那里存在的各种野生植物。

此行历时225天,在这225天里,何家庆平均一天要走五十多公里、爬一座半山峰,还要面对山林中的危险。

他不是探险家,也没有经过野外求生训练,这趟旅程完全是靠他的意志力坚持完成的。

在攀登主峰白马尖时,他失足险些跌下悬崖,靠着意志力他用手指抠住石头缝隙,他大喊救命,幸好有一位猎户正好经过,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他。

别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是何家庆觉得吃这些苦是值得的,从小到大吃苦他已经习惯了,他并不怕吃苦,甚至对死亡他都看得很淡。

这次行程中他收获了在校园里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他带回植物标本无数,同时他也看到了山里人生活的不易。

他的妻子称,回来后何家庆人变了,这位吃过无数苦的汉子经常感叹:山里人的生活太苦了,相对于他们来讲,我们的日子太幸福了。

山里人日子过的苦,但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缺知识、缺技术。在大别山考察时一次路过一户农家,想讨口饭吃,在交谈中农户得知他是一名大学老师,就向他求教起来。

山里穷,农户想多挣点钱,就栽了很多桂花苗,养了一些牛。但是桂花成活率很低,而养的牛又没有足够的饲料。

听了农户的困境,何家庆跟他说,桂花喜阳你把他种在了山的被阴面,山坡上满是豆科植物,都可以给牛当饲料。

困扰农户的问题对于何家庆来讲是如此简单。大别山之行后,何家庆更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了,他要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去扶贫!

跑山县长

要想让贫困山区的农民赚到钱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手里的土地种经济作物。一次何家庆看到魔芋的报道,了解到国外对魔芋的开发利用。

何家庆意识道中国山区是魔芋的绝佳种植地,魔芋将来用途广泛,需求巨大,种植魔芋将大有可为,何家庆开始了对魔芋的研究。

其他人研究是为了写论文、评职称,何家庆却是为了让研究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他够条件可以评职称时,他却连申请表都懒得填。

1990年6月,何家庆到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任科技副县长。

来当这个官当然不是因为何家庆想当官了,而是他听说绩溪县是贫困县,他想在这里尝试用他的知识让老百姓致富。

初到绩溪县,何家庆就表现出了与官场的格格不入。第一次饭局他就要给钱,后面再有推不了的饭局他就看着别人吃,别人吃完他就起身走。

有人说何家庆是异类,不懂中国的人情世故。其实不然,他只是不想中国的人情世故影响他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绩溪县他还是干着自己的老本行,考察植物,指导农民耕种,他几乎每天都和农民待在一起,很少坐在办公室,他跑遍了绩溪县的每个乡村,人称“跑山县长”。

第二年他写了一本《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让老百姓发现原来这大山里都是宝贝。

他教尚田乡蚕农养蚕,让老百姓在灾年实现增收。他带着老百姓抗洪,还因此染上血吸虫病。

当然,还有种植魔芋。

何家庆自费买种子、办培训班,亲自指导芋农种植。年底31个试点,500亩地全面丰收,收益超过400万元!

老百姓跟他在一起时没有一点距离,老百姓说他不像个县长,他也没把自己当县长,他只想尽自己所能帮老百姓多办点事。

这样一位不懂人情世故的“异类”,老百姓对他的评价是“焦裕禄式的好官”。

何家庆在绩溪县任职两年多,在将自己的知识化为百姓的收入之后,他选择放弃官职回到学校,继续完成他的《魔芋种植与栽培技术》。

带着致富的火种跑遍大西南

1998年3月,年近50的何家庆准备出发前往大西南。

带着一份国家贫困县的名单、一份地图和家里的2万多块钱积蓄,何家庆出发了。

这次西行比14年前的大别山之行更加凶险。天黑没有地方睡,他只能在山洞里过夜,结果被毒蛇咬伤,脚肿得发亮抬不起来,得亏自己懂草药才把自己治好。

在山区跋涉,有时候走好久都看不到人家,一次何家庆实在饿的不行了,好不容易看到一户人家,饿急了的何家庆看到老乡煮好的猪食,直接讨了一碗来吃。

有一次遇到车祸,车子翻到河里,他从车窗跳出来捡回了一条命,车里其他人都淹死了。

为了省钱搭便车,结果被绑到矿山砸石头,砸了一天满手血泡,血肉模糊,好在工头看他实诚放他走了。

西行路上,“天灾”“人祸”接连不断,但对于这一切,他早有预料,出发前他就让妻子做好他回不来的准备。

他以50岁“高龄”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大西南,他自己也没有后悔过。

因为对于大山里的老百姓来说,何家庆就像为人类带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他要把魔芋这枚致富的火种带给大山里的老百姓。

这次西行历时305天,途径安徽、湖北、湖南、浙江、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02个地(州)市、县,27个兄弟民族,207个乡镇,426个村寨,行程近3万公里,在每一处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种子。

这一路,他为芋农举办技术培训班60余次,直接受训的有20000多人,指导了57家魔芋加工企业。

他在芋园示范栽培,分析魔芋病虫害的原因,还深入到车间去解决魔芋加工技术工艺流程等疑难问题。

每到一处,那里的人会就他工作情况写上一纸证明。从那些笔迹各异的字行里,可以感受到农民对摆脱贫困的焦急期待,对于科技的急切盼望以及对何家庆的诚恳感谢。

有些地方没种过魔芋,他就从魔芋的经济价值开始讲起,讲魔芋的前景,讲自己推广魔芋的成功经验,引导老百姓开始种植,老百姓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学教授,很多人被何家庆说动,开始种植魔芋。

一次在解决一家芋农种植的问题后,老奶奶对何家庆说“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我也没什么东西给你,我就让我的孙子给你磕个头吧”,说完喊自己孙子过来给杨家庆磕头。

一路上这样的场景出现过很多次。

被蛇咬、被骗、被抢、吃猪食,何家庆都没有懊恼气馁,但是有一次他却因为别人的一句话火冒三丈。

一次他来到一位地方官的办公室,这位地方官看着报纸问他来干嘛。

何家庆说“扶贫”。

地方官说“扶贫关你屁事”。

何家庆很愤怒,不是因为别人态度不好,而是他觉得这样一位官员怎么会替老百姓着想,怎么会为老百姓办实事。

对于何家庆来说,无论他取得怎样的成就,在他内心深处他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个农民,他始终是以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

大西南的旅程结束时,何家庆瘦得只有80斤,这一趟堪比流浪的旅程。

回家的路何家庆是一边乞讨一边往回走,回到合肥的他蓬头垢面,为了不让家人看到他的样子揪心,他专门等到天黑才坐车回家。

“功成名就”仍然埋头学术与扶贫

2000年何家庆评上了教授,还当选了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在北京受到时任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的扶贫故事也开始广为人知。

成名后的何家庆不改初心,学校给他分了新房子他都不要。这几年他完成了《中国外来植物》这部200万字的学术著作。

书中详细说明了中国所有外来植物的来源,是无意引入还是人为有意引入,引入的目的以及引入后的实际影响,这部书说明详细统计齐全,是中国生物防治的重要参考。

一般来说我们并不习惯称教授为科学家,但是何老对植物学的贡献和他伟大的人格称植物学家当之无愧。

同时他还在推广另一种扶贫“利器”——栝楼。

栝楼有很高药用价值,浑身都是宝,果实、种子、果皮可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根能清热生津、解毒消肿。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耐寒能力强,非常适合安庆的山区种植。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依然健步如飞,他带的学生都跟不上他的脚步。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在家乡安庆市的潜山县教老百姓种植栝楼。

2019年7月,他倒在了扶贫的路上,送到医院检查发现是癌症晚期,在2019年的10月19日这位老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在最后的日子里,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但躺在病床上的最后时光里,他最担心还是瓜农今年的收成如何,价格卖的好不好。

在他留给家人的遗书里他跟家人说,把他的眼角膜捐给山区的失明儿童。这位老人把他最后一点有价值的东西也捐献给了别人,而他留给家人的遗产只有两位数。

他说他这辈子没有什么遗憾了,唯一觉得对不住的人就是妻子和女儿,自己陪他们的时间太少了。

何老走了,他一生践行父亲对他的教诲,不计个人得失,只求为人民谋福利,“对社会的慷慨回报才是真的富有”,这是泰戈尔的一句话,他用这句话总结自己的人生信念。

回望何老的一生,有太多的与众不同,对于不了解他成长经历的人来说,他是一个异类。有安逸的日子不过,跑去山里吃苦,有官不做跑去大西南受罪。

他在大学工作了一辈子,他自己也说大学行政化的管理制约他施展拳脚。

自费科学考察、自费推广新品种,赚钱不收一分钱专利费,不求名不求利,他已经做了一个普通人所能做的一切,这样的人现在恐怕很难再有了,连何家庆也说他并不想他的学生学他去冒险。

确实,搏命式的探险不该提倡,现在的社会治安也比以前好很多,我们不用受过去那种罪,但是我们应该记住,现在美好的生活是因为上一辈人的付出才有的。

我们可以不去亲身体验何老孤身入深山的苦难,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他的苦难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推动;

我们可以不像何老那样放弃自己原本可以得到的利益和荣誉,但我们一定不能放弃他心系群众,为国为民的精神。

只有将这样的精神代代传承,我们的明天才会越来越好。

发布于:天津市